时间:2018-05-15 阅读量: 分享:
儿童多动症的治疗方法备受广大父母们关注,对于儿童多动症是儿童常见心理疾病的一种,主要表现为精神不集中,好动。那么,如何改善儿童多动症呢?专家表示,除了通过药物治疗外,还可以通过心理治疗,其中,在亲子教育中,父母的陪伴是改善儿童多动症最好的良方。
根据研究发现,世界上约有7%的儿童患有多动症,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、活动多度、行动冲动,常伴有学习困难、神经发育异常以及品行障碍等症状。作为家长,应该陪伴在孩子身边,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,才能战胜多动症问题。
多动症孩子并不知道自己的一些行为会来带怎样的后果,因此经常影响到他人,也使自己频繁惹事。多动、冲动、注意力缺陷,是多动症的三种核心症状,父母如果能了解一些多动症常识,将有助于及时发现,为孩子早作治疗。不同年龄多动症的变化也是不同的。
3-5岁多动症儿童(上学之前)
此时的一个明显症状,就是孩子经常跳着走路。不过,由于这一年龄的小孩经常蹦蹦跳跳,所以很难分辨是多动还是正常发育。
但还有其他线索,如这个年龄段的多动症小孩,对危险警告毫不在乎,所以更容易摔倒和受伤,总是磕磕碰碰。他们闲不住、不停地动,但都是乱动,缺乏目的性。
很难集中注意,总是饭没有吃完就走掉,读短片漫画书也坐不住。不善于自己玩耍,也不善于跟同龄人玩耍。他们还比较冲动,胡言乱语,大人的称赞和惩罚只有短暂的效应。你会感到他无缘无故地升起,打骂别的孩子,抢别人玩具,或者激动地冲到大马路上。
小学生(多动-冲动型)
进入小学之后,在纪律约束的映衬下,表现会更明显,显示出疾患随着孩子的发育而进一步发展。
第一,坐立不安。上课时乱走动,吃饭时也不安分,边吃边走动。看电视或者做作业时,虽然是坐着,但总是动来动去,两手不停地摆弄桌上文具等物件,腿脚也不安分的踢来踢去。这些表现让家长和老师都很恼火。
第二,闲不住。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耐心,像发动机一样频繁活动,如不停地在室内外乱串,时常需要别人提醒他慢慢走,或者攀爬危险的、以及不应该攀爬的地方。
第三,话多。在不该说话的场所大声喧哗,也不会安静地玩耍,因此不管去什么地方,会会被责备花朵。还非常喜欢插画,经常在提问说出之前就心急地应答,如在学校被点名之前就大声回答,没有轮到自己也抢着发言,还总是抢答应由别人回答的问题。
第四,不能耐心排队,哪怕在玩游戏时也不会按顺序玩。总之,多动—冲动的孩子,在学校或家里经常妨碍被人,不守秩序,并给别的孩子制造麻烦,让人头疼。
小学生(注意力缺陷型)
注意力有缺陷的孩子进入到小学后,由于学习新课程对智商以及运动能力有所要求,加之进入一个需要守规则的环境,这时,孩子的行为问题会慢慢暴露出来(如果智商比较高,则在初中三年级之前都不会暴露出太大的问题)。
首先,注意力缺乏的儿童,由于对详细内容的关注度不够,容易出错。如,读不完整篇问题,所以时常打错题;考试的时候,尤其在数学运算时,常因失误而打错题,有时还会整道题留空,甚至忘记打完试卷的正反面。
第二,做事注意力不集中。上课时经常发呆或空想,笔记不完整,写作业的时间延长,需要家长和老师经常督促。
第三,不能认真倾听,也不能完全听从指令。如经常忘记做作业,有时即使做完了,也会忘记交作业本。不过这样的行为并不是对父母和老师的反抗,也不是不理解大人的指令而出现的。
在生活中,父母应该多鼓励孩子,当父母在批评孩子之前,要问清事情的原委,不要轻易的就去批评,而是要客观公正的参与调查,培养孩子自己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当发现孩子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做出改变时,要给予积极的鼓励,但最好不要大量用物质奖励。从培养亲子关系开始,纠正孩子的心态。
首先要增加亲子活动时间,带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。父母应利用周末的时间多跟孩子一起参加活动,这个年纪的孩子精力很旺盛,可以多带他户外活动,尽量让孩子远离电视和电脑游戏。也可以和其他家长联合,一起活动,培养孩子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。
此外,父母可尝试写亲子陪伴日记,加强沟通和了解。一方面通过亲子陪伴日记,可以让父母更用心的观察孩子。另一方面,使父母双方彼此都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孩子情况,了解两个人面对孩子成长问题的不同看法和观点,以便于进一步沟通。
最后,不能给孩子贴标签,应多鼓励。专家表示,批评孩子之前,要问清事情的原委,孩子向自己反馈的问题,不要直觉反应就是孩子不对,而是要客观公正的参与调查,培养孩子自己分析问题,解决问题的能力。当发现孩子朝着父母期望的方向做出改变时,要给予积极的鼓励,但最好不要大量用物质奖励。
儿童多动症一般会缺少锌微量元素,锌是人体内的微量元素,与儿童的生长发育有关,并可提高儿童智力。所以,在饮食上,父母应该多吃含锌丰富的食物,比如有鱼类、蛋类、豆类、动物肝脏和坚果等。而铁是人体造血的原料,缺铁会加重多动症症状,因此患多动症的孩子应多吃铁含量丰富的食物,如动物肝脏、禽血、瘦肉等,用于孩子多动症的辅助治疗。以下一些食谱,家长可以参考一下!
上一篇:多动症儿童的特征
下一篇:小儿多动症的病因有哪些?